《普普教父--安迪‧沃荷世界巡迴展》將移師高雄展出
迎來經典普普風
【高雄訊】高雄市政府文化局今日正式宣佈,《普普教父--安迪‧沃荷世界巡迴展》將繼台北展出後正式移師高雄,自4月11日起至5月18日在高雄市立美術館展出。
《普普教父--安迪‧沃荷世界巡迴展》在台北展覽獲致熱烈迴響,在高雄市政府全力支持與文化局的積極爭取之下,展覽在繼續巡迴至大陸展出之前,將先移師高雄,在南台灣最具規模的國際級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展出,讓南台灣鍾情於普普藝術的民眾,不需要奔波北上,在高雄即可親自領略這位20世紀普普藝術大師至今仍無遠弗屆的魅力。
為了紀念安迪‧沃荷80歲誕辰所策畫的《普普教父--安迪‧沃荷世界巡迴展》,是由西班牙的藝術策畫公司所籌畫並向歐美的收藏單位借展,自2006年起在歐洲各地進行巡迴,台灣則是亞洲巡迴首站。本次展覽共計122件安迪‧沃荷的原作,包含其自1950年代發跡至1980年代期間各個時期的代表作品,如「瑪麗蓮夢露」、「花系列」、「康寶濃湯」。此外,由義大利攝影師迪諾.佩德里亞力(Dino Pedriali)在1975年側近安迪‧沃荷所拍攝的一系列30多幅紀實照片,也一起展出,讓觀眾感受這位藝術巨匠的獨具丰采。
在高雄市政府的全力支持下,這次展覽是由高雄市文化局、高雄市文化基金會與高雄市立美術館自行籌資辦理,希望以低於台北展覽的門票票價,讓南台灣民眾以最少的花費就能欣賞到安迪‧沃荷這位現代藝術史上重量級大師的原作,讓這批精彩的普普藝術經典作品帶給戰後嬰兒潮一代的朋友許多往日情懷,也帶給新一代的年輕朋友創意的啟迪與生活的樂趣,更帶給南台灣豐富多元的文化面貌。
高雄這幾年從工業城市致力朝國際觀光都會轉型的成果,大家都有目共睹,今年7月就要在高雄舉行的2009世界運動會,將會有許多國際人士到高雄來參與這個世界體育盛會,世運主場館就是由國際建築大師伊東豐雄所設計,已吸引了各界的目光;此外,像去年開始的高雄設計節已為高雄鼓動了設計方面的風潮,年輕人正在這個領域不斷開拓更多的可能性,期望《普普教父》到高雄的展出,屆時,安迪‧沃荷以前瞻眼光與獨到觀點開創的普普藝術風潮,為高雄正在興起的設計潮流,再注入一股經典的、國際的、時尚的藝術動力。
高雄市文化局
高雄市立美術館
Andy Warhol
普普教父--安迪‧沃荷世界巡迴展
展覽日期:2009年4月11日至5月18日
展覽地點:高雄市立美術館101~103展覽室
指導單位:高雄市政府、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承辦單位:財團法人高雄市文化基金會、高雄市立美術館、時藝多媒體傳播股份有限公司
國際展統籌單位:D’Onofrio & Sanjuán、Timsort, S.L.、F.I.R.M.A.
票價:
全票 200元、優待票 150元、敬老票 100元、團體票 同票種(未搭配其他優惠)一次購買10張送1張貴賓券
目前高美館的中文網頁似乎出了問題,網頁無法顯示。
普普藝術 Pop Art :起源於英國,盛行於美國
普普(Pop)為Popular的縮寫,意即流行藝術、通俗藝術。
美國普普藝術的出現略晚於英國,在藝術追求上繼承了達達主義精神,
作品中大量運用廢棄物、商品招貼電影廣告、各種報刊圖片作拼帖組合,故又有新達達主義的稱號。作品的典型特徵是部分或全面反映大眾文化的一切領域,對當代生活產生巨大影響,其形像來自電視、滑稽畫報、電影雜誌及五花八門的廣告,表現得鮮明確鑿,富有客觀性,既不讚美也不譴責,能立即引人入勝,並藉助傳播媒介的巧妙商業技術為其造像手段。
─資料來源:西洋美術史‧中國大百科全書‧大英百科全書
普普藝術在流行時尚界及設計領域影響深遠,但在藝術領域卻廣受爭議,是因為其藝術家大量使用廉價顏料,作品無法久存,且大量印刷複製其作品,而引起粗俗、廉價的評論,卻也有人認為普普藝術是對消費文化的反諷。
註:達達主義(Dadaism):達達本身並沒有任何意義,它代表的是一種思想,對過去的美學主義的反叛,開啟一種新的美 學意義。1917年杜象將尿斗帶到美術館,簽上大名並取名為『泉』,開啟了『現成物(ready-made)』藝術理論,是為達達主義的代表。『現成物』這套理論在1950年代後大為流行。 ─上課資料及藝術概論‧謝東山
Warhol, Andy
【摘 自】大英百科全書
【中文詞條】華荷
【外文詞條】Warhol, Andy
知識分類:人文藝術:繪畫與書法
人文藝術:人物小傳
華荷,1987年攝。 AP |
美國藝術家和電影製片人,1960年代普普(Pop)藝術運動的倡導者和主要代表人物,其大量生產的藝術頌揚了被視為陳腐的美國商業文化。他是一位幹練的自我宣傳家,他所設想的藝術家是客觀的,甚至沒有思想的人物,然而卻也是一位成功的名人、生意人及社會野心家。
華荷為捷克斯洛伐克移民之子,1949年畢業於匹茲堡卡內基工業技術學院,獲繪圖設計學位。後前往紐約市,在那裡從事10年的商業繪圖工作。1950年代末期開始畫畫,1962年因展出甘貝爾(Campbell)湯罐頭畫、可口可樂瓶及布利洛(Brillo)肥皂盒木複製品而一夕成名。1963年他利用照相絲漏版大量製作消費品的圖片,刻意表現消費品的平凡形象,然後又用眩耀的色彩複印變化無窮的名人畫像。這種絲漏版技術非常適合華荷的藝術創作,因為形象經過複製後變得冷漠呆板、缺乏人性,正好反映出美國物質文明的空虛及藝術家作畫時的不涉及情感。華荷的作品使他處於美國新興普普藝術運動的前鋒地位。
在1960年代,華荷專注更多精力於製片上。他製作的影片通常被列為地下電影,如《切爾西女孩》(The Chelsea Girls,1966)、《吃》(1963)、《幫我撈錢的人》(My Hustler,1965)和《藍色電影》(Blue Movie,1969),都以其新穎的色情、無情節的煩悶及無節制的長度(長達25小時)而知名。1968年華荷遭人開槍射擊,幾乎死亡。行兇者自稱為華荷的追隨者,是他地下電影和搖滾樂歌星集會、雜集的食客以及社交新奇人物的一員。此時華荷已變成時髦及前衛派藝術界相當知名的專家,本身就是有影響力的名人。從70年代起直到他去世,他繼續製造描繪政治及好萊塢名人的圖片,也從事廣泛的廣告繪圖及其他商業藝術計畫。他的《安迪‧華荷的哲學》出版於1975年,隨後有《70年代的畫像》(Portraits of the Seventies,1979)以及《安迪‧華荷的曝光》(1979)。
留言列表